固定式二氧化碳濃度分析儀的校準方法通常涉及一系列標準化的步驟,以確保分析儀的測量精度和可靠性。以下是一套詳細的校準流程:
一、校準前準備
1.環境條件:確保校準環境的溫度控制在20±5℃,濕度不超過85%,避免強磁場或振動干擾,并保持通風良好,無其他氣體(如CO、甲烷等)的干擾。
2.標準氣體:準備已知濃度的CO標準氣體,濃度需覆蓋分析儀的量程,例如500ppm、2000ppm、5000ppm等。標準氣體的純度應不低于99.9%,鋼瓶壓力需穩定在0.4~0.5L/min的流量范圍內。
3.儀器檢查:檢查分析儀的外觀是否完好,氣路連接是否漏氣,傳感器表面是否無污染或堵塞。確保分析儀已經過計量鑒定并合格。
二、校準步驟
1.開機預熱:根據分析儀的型號,開機預熱至少5~30分鐘,以確保儀器穩定。
2.零點調整:通入零氣(如高純氮氣或清潔空氣),待讀數穩定后,通過菜單或按鍵進入零點調整模式,手動或自動將顯示值調整至“0”,并保存參數。
3.量程調整:連接標準氣體鋼瓶,將流量調至分析儀要求的范圍(通常0.4~0.5L/min)。待讀數穩定后,對比標準氣體的濃度值,通過量程調整功能修正偏差。例如,若標準氣體為2000ppm,而分析儀顯示1950ppm,則需校準至2000ppm。
4.線性校準:使用2~3種不同濃度的標準氣體,重復上述量程調整步驟,以建立線性校準曲線,提高測量精度。
5.誤差驗證:通入中間濃度的標準氣體(如1000ppm),驗證誤差是否在允許范圍內(通常±2%FS)。
6.報警閾值設置:檢查固定式二氧化碳濃度分析儀的報警閾值設置(如1000ppm觸發報警)是否符合安全要求。
三、校準記錄與后續維護
1.記錄校準信息:記錄校準時間、使用的標準氣體批號、環境參數及調整值,以便后續跟蹤和分析。
2.清潔與保養:校準完成后,清潔氣路及傳感器,確保分析儀處于良好的工作狀態。
3.定期校準:建議每3~6個月對分析儀進行一次校準,如果分析儀使用頻率較高,則需縮短校準周期。
四、注意事項
1.禁止中斷:在校準過程中,禁止斷電或中斷氣體供應,以免影響校準結果。
2.操作規范:校準人員應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進行操作,并經過培訓,持證上崗。
3.設備支持:部分設備支持通過通訊協議遠程調整參數,具體需參照設備說明書進行操作。
4.故障檢查:如果多次校準后誤差仍超標,需檢查傳感器的壽命或是否存在硬件故障。
通過以上步驟,可以確保固定式二氧化碳濃度分析儀的測量精度和可靠性,從而滿足各種應用場景的需求。
